来 w2solo 刷个存在感,发一篇 2020 年写的旧文。
这篇文章主要是分享一下为什么我认为作为国内的开发者,应该多关注海外市场、做面向海外用户的产品。
早在 2000 年(点 com 泡沫那阵),国外就有了 indie hacker / indie maker 这个名词来称呼做 “独立” 产品的人。这里的 indie 是 independent 的意思,意在独立(解脱)于各种束缚,比如: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、固定的办公室、领导、或者是投资人。
而国内在最近几年也涌现了一拨独立开发者,多数以工程师为主,当然做的产品也是面向国内的市场。有做地不错的,像 Baye 的熊猫吃短信、vulgur 的极简时钟、Kenshin 的简阅等;但综合我这两年来对海外一些独立产品的研究,海外市场或许是更好的选择。
当然凡是都有个前提,就是你没有一个豪华的创始团队或者是顶级投资人的背书,就是个人或者两三人的小团队。这个条件我觉得可以覆盖 90% 的中国的开发者;对于另外 10% 的拥有资源或者金主爸爸靠山的个人或者团队,不仅 “可以” 还 “应该” 去磕中国市场。但这不是今天要讨论的主题。
在 BAT TMD 等巨头和背靠资源的精英创业者们的夹缝里,我觉得只有做面向海外市场的小产品是更有胜率一点;做国内市场面临的四个问题:
Slack 大家应该都知道,在美国已经上市了,市值 200 亿刀。Slack 一直是被 qiang 的,但是为什么国内没有出现 Slack 这样的产品作为一个信息中心来连接各个办公工具?
其实有,还不少,但都没活太久。一部分原因是腾讯阿里都非常重视这个 “商业流量入口”,不想有可能被对方占有了。另外是国内互联网生态,从 BAT TMD 巨头到小软件公司,都太封闭;不仅不开放,还相互制约,都想把自己流量的守住,所以就同时出现了三个 Slack:
在这种巨头虎视眈眈且相互对抗的格局里,作为三缺(缺钱、缺资源、缺核心门槛)的个人或者团队是无法存活的。或许在 2010 年至 2016 年间还有草根产品团队依靠 “热钱” 注入有爆发的可能性,时至今日,特别是这个蜜汁 2020 的局势,是不太可能的了。
即使,你找到了一个空白的利基市场(niche),你接下来面对三个问题:需求验证(试错)、推广、和商业化。
由于国情不同,咱们需要经过一些不可避免的审核流程来保证互联网的干净。这个没话说,在哪做事就守哪的规矩。但这 “需求验证” 的门槛可就提高了不少。
比如要做个网站吧,备案最快也两周。做游戏?有没有版号?做 app ?有没有软著?小程序(从用户端来讲)是个不错的创新,但是你最烦看到的是不是 “审核不通过,类目不符合”?稍微做点有用户互动的功能都需要公司主体。公司注册、银行开户、做帐、以及各种实名制等;这些虽然都不是不可达到的门槛,但是去完成这些要耗费大量的精力,对于本身就单打独斗的开发者来说 - 太累了。
再看看海外,简直不要太爽。做 app 还是需要经过苹果和谷歌的审核,但几乎不会对程序本身以外的东西设置门槛。网站注册个域名,30 秒改个 DNS 指到你的 IP,Netlify 或 Vercel 代码一推,就自动构建、部署、上线了。哪怕你不会写代码或者会写代码但是想先验证一下需求,看看潜在用户的响应如何,国外有不少非常值得一样的 no code 或 low code 平台。这个以后可以单独写一篇。
OK,国内你也通过重重难关项目终于上线了,你面临剩下的两个问题:推广和商业化。
海外市场的推广渠道更多元,比如 ProductHunt, IndieHackers, BetaList 等。这些平台不仅国内没有,我想表达的更重要一点是,这些平台用户都比较真诚和热心会实在地给你提建议,给你写反馈。国内也有几个论坛/平台,但是用户氛围和友好度就和上述几个没法比了。
在付费推广方面,国内门槛(资质、资金)都挺高,感觉只有大品牌才能投得起广告,这对于缺资金的团队来讲,又是闭门羹。而国外,facebook 和 google 拿个 50、100 刀去做个推广计划都没问题。
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来获取种子用户或者验证需求。
行吧,推广也做得不错,得到了批种子用户并且涨势还不错;就最后一步了,商业化。
说商业化选择少可能说过了。国内是由于巨头间的竞争太激烈,出现各种补贴手段,导致互联网用户习惯于免费的互联网产品,甚至觉得应该倒贴给他来使用;伸手党、白 piao 党挺多;付费以及版权意识都还有改善空间。
想想你都给哪些浏览器插件付费过?“插件还需要付钱?!”
而海外用户的付费意愿足够强烈,在以后的案例分享中就能体会到。一个小小的浏览器插件,做得精美,触碰到了用户的购买欲望,解决了他一个痛点,他就愿意购买。
下一篇就分享国外浏览器插件的产品案例。
顺便再说一个「免费 vs 付费」的问题,这个不针对哪个国家,全世界都一样。免费(不愿意付费)的用户是最难伺候的,因为他们不 value 你的产品,觉得免费的就是创造者轻易做出来的、廉价的。如果依着这部分不愿意付费的客户来做需求,产品只会越做越难盈利。